网站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学术成果 | 服务项目 | 学会成员 | 联系我们
  成都市易学研究会官方网站 www.zhouyi.sc.cn
    热门排行
    联系方式
电话: 13281088928 谢涛 会长 15308177053 曾华秀 副秘书长
Email: xietao@yeah.net
活动地点: 成都市建设北路66号成华区文化馆407
 
当前位置:成都市易学研究会——西蜀易坛 >> 学会动态 >> 易道主干

易道主干

[来源:原创] [作者:谢涛] [日期:23-01-08] [热度:]    文字大小:
新建网页 1

成都市易学研究会7月学术沙龙活动简报
易道主干
 


2022.7.9日成都市易学研究会学术沙龙活动在成都市成华区文化馆举行,参加学术沙龙活动的有易学研究会会长刘宗炎,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谢涛、副秘书长张琢衡、曾华秀、王能,常务理事陈泉璋、刘运林,学会会员等22人参加,学会副秘书长张琢衡担任主持。这次沙龙活动由学会秘书谢涛主讲,主讲题目是“易道主干”。
谢涛从多方面分阐述“易之本义”,剖析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干地位和深远影响。
一.易之义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易经》受到了古今中外人们高度的关注。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易经》一书的书名,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解读,有人据《说文解字》认为“易”是指会变色的“蜥蜴”这种动物;有人认为“易”即变化,并据此将英文书名译为The Book of Changes;有人根据甲骨文考古发现推测“易”等于“锡”、“溢”等等;还有人据已经失传的《祕书》中的记载:“日月爲易,象陰陽也。”而认定“易”即阴阳。种种说法不一而足。那么“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二.《列子》说“易”
《列子》是战国时期的道家经典著作,在对道家世界观的阐述中,《列子》有如下陈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将宇宙由无形产生有形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最早的一个阶段被称作“太易”。 并在后文中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太易”的状态:“太易者,未见气也。”认为“太易”就是连无形的“气”都尚未产生的一个完全无形的状态。还进一步阐释“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说明“太易”的存在状态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没有边界的。这一句的表述方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对于“道”存在状态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将《列子》与《道德经》中这两段关于宇宙本初状态的描写进行对照,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列子》中的“易”与《道德经》中的“道”就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宇宙形成最初的那种完全无气无形无质的状态,是化生万物的本原。这至少告诉我们,在战国时期,对“易”字的一种解读就是“道”,就是宇宙的本原。

三.易之本义
除了《列子》将“易”解读为宇宙产生的本初状态之外,西汉成书的《周易乾凿度》也完全继承这种思想,认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宇宙从无到有的四个阶段,而“太易”是最早的完全无形的状态。这也证明,在西汉时期,仍然有人直接将“易”理解为“道”。
既然如此,我们辛辛苦苦去翻阅各种古代典籍试图探寻的“易之本义”,不是就呼之欲出了吗?从内容来讲,《易经》用文字阐释并用卦象爻象模拟的,不就是天地万物之道吗?所以《系辞》才会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种种依据都告诉我们:易即是道;《易经》即是用文字和卦爻符号阐释天地之道的经典。所以《易经》才有资格成为中华文明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三.易道主干
既然《易经》讲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最核心的元典。所以纪晓岚才会在《四库全书》中感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事实上,《易经》和《道德经》中所阐述的“有生于无”、“同气相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等等哲学观念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中国人的传统医学就完全依托这些思想而建立起来: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借助各种外在的生命现象把握病人内在气血阴阳的状态并进行治疗调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与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一脉相承;中医的四季养生强调人顺应天地四时之气而调节自身的神志与气机。
中国人的人生观也受到易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易经》将世界分为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以及用来把握“道”和“器”的符号世界“象”;《道德经》认为宇宙分为“有”、“无”、“名”三大范畴。基于此,中国古人追求让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即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立德”是无形的精神世界的成就,“立功”是有形的现实世界的成就,而“立言”是符号世界的成就。

谢涛的讲座,高屋建瓴地阐释了易学的基本内涵,从根本上提升了听众对易学的认识,是一次很好的易学文化科普。


龙隐网 易学会官方微信:cdyj..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友情连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成都市易学研究会 www.zhouyi.sc.cn
版权所有:成都市易学研究会 技术支持:博约科技
活动地点:成都市建设北路一段66号成华区文化馆407 电话: 13281088928 谢涛